寻找大国军工领域最有“战斗力”的“主力军团”

军工行业在中国从无到有,从弱到强,不断前行与崛起。由于行业特殊性,国有色彩、保密色彩一直是军工行业独特标签。在当前军民融合大战略下,国有军工必将担负更大职责,也必将体现出更高价值。从投资的角度,通过对比国有各大军工集团实力与前景,寻找军工领域最有战斗力的主力军团,寻找更有潜力的投资机会。

国有军工集团在军工领域的地位
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为国防建设奠定了财政基础,国防预算近6年占GDP比重1.2%-1.3%,相对稳定。2016年我国国防预算接近万亿元,同比增长7.6%,而军改之后,真正可以用到装备上的费用也会间接提升。另外,我国对于军工企业的支持与发展,不仅仅体现在军费上面,在军民融合大背景下,在各种制度改革红利支持下,中国军工行业依旧是有极其明确成长空间。
结合未来战争与国防需要,我们未来将重点研究海军、空军、火箭军、国防信息化等领域。在军费无明显增加的前提下,结构性需求还是十分旺盛。针对投资而言,就要寻找到量价齐升的细分领域。
我国军工企业是国家投资为主建立,西方国家大多是民营企业发展起来的。在我国,随着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,国有军工企业不但要发展高精尖武器装备,还要担负将部分军工技术转化为民用,支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,加快产业升级步伐的重任。
从企业数量上看,全国有不到三千家单位获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,国有成分军工企业约占三分之二。但整体数量远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。
具体而言,我国大型军工集团目前有12家,最早成立的是1989年的电子信息集团,最晚的是2016年5月的航发集团。国有军工集团在整个国防工业中占据主导地位,核心军工技术与产品大多掌握在12大军工集团。
国有军工集团总体实力与含军量比较
国军工产业目前走到以军民融合为战略,以军工资产证券化为抓手的重大战略阶段。目前已经建立起航天、航空、船舶、兵器、核工业、电子信息多类别比较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。随着国企改革,军工央企的再次合并也有望展开。
十多年来,中国军工集团的规模连续保持15%~25%增长速度,而同期世界军工主要企业平均增长速度低于5%。一方面说明我们的起点低,空间大。也说明国外军备的实力早已经很强大。中国军工集团在最近几年大力发展军品的同时,民品也高速增长,在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中,有9家中国军工集团入围。
业绩收入排名只是一个简单实力对比,各大军工集团的发展空间以及含军量还是有差异的。含军量是指公司业务在核心打击力量、总装方面的地位。
如航天科技(000901)集团拥有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、航天动力(600343)技术研究院等核心航天技术实体,在卫星、火箭、战略导弹、无人机等领域具有优势。尤其是航天优势无可替代。航天科工集团拥有飞航导弹研究院等核心战术导弹机构。巡航导弹几乎是科工的独家优势,以海防导弹、防空导弹为核心的战术导弹领域无人替代。航空工业集团拥有成飞、沈飞、西飞等多家航空生产研究机构。在歼击机、轰炸机、运输机、直升机、教练机、无人机等领域具备优势,是中国航空领域的绝对龙头。中船重工、中船工业集团担负潜艇、大型驱逐舰、航母建造重任。
兵器工业以陆军装备为主,面对中国漫长边防线,本身很多功能难以替代。中国电科担负未来战争的雷达、电子对抗、网路安全等重大使命,是未来战争中难以替代的角色。
其他,战略武器的中核工业,配套为主的航发集团,民品为主的中核建设、兵器装备、中国电子则含军量较低。
收缩